/ 2018年高峰论坛——讲者介绍 /
2018

Grant Stewart

Grant Stewart先生,爱丁堡大学临床泌尿外科主任,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医师学会会员,Stewart先生是剑桥大学的一名外科医生,目前是爱丁堡大学临床泌尿外科主任,致力于开发和促进外科相关临床试验和转化学研究。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学大学讲师,Grant对局限性肾脏癌患者的优化管理这类疾病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有着特殊兴趣。为了促进该领域的实践改变和发展,Stewart先生已经开发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而剑桥Addenbrooke医院的肾癌治疗的优越临床实践都为这些共组奠定了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Grant与剑桥肾脏肿瘤协作组(CamRenCan)进行合作,该协作组由剑桥生物医药园区的40名临床医生、转化医学研究人员和基础研究科学家组成,他们的共同方向是肾肿瘤研究。

Stewart先生担任国家癌症研究所膀胱和肾癌临床研究组肾癌手术分组的主席和 Renal Cross Channel小组的联合主席,也是剑桥医疗机器人医疗咨询委员会委员,泌尿科基础教育委员会主席,几项肾癌临床试验的合作研究者(CI)/主要研究者(PI)。

Enrique Grande

Dr. Enrique Grande是西班牙马德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内科肿瘤学项目负责人和临床研究主管。

Dr. Grande致力于泌尿生殖学及内分泌肿瘤学研究,并与马德里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转化科学和早期药物开发研究部门积极合作。Dr. Grande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肝代谢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在西班牙马德里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中心(CNIO)肿瘤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他在同行评审期刊上发表了150多篇论文,也是西班牙孤儿和罕见肿瘤研究小组(GETHI)创始人以及西班牙肿瘤泌尿生殖小组(SOGUG)成员。Dr. Grande是维多利亚弗朗西斯科大学教授,也是《临床与转化肿瘤学》(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Oncology)、《世界临床肿瘤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和Gaceta Mexicana de Oncología等几家国际期刊的编辑,参与了近期各项泌尿生殖肿瘤的临床试验。

罗俊航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泌尿外科 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近5年在Lancet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Oncogene、 Biomaterials、Carcinogenesis、Br J Cancer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通讯作者论著18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33.9。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肾癌精准医学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作为主要参与人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

施国海

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会员 《Chemistry medical research》和《Journal of Cancer and Clinical Oncology》杂志审稿人。

科研方向: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生物学标志物研究;
晚期肾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研究。

论文著作: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篇,其中SCI论文6篇,中文论文18篇。在2012-2015年美国泌尿外科年会、中国肿瘤学术大会、上海泌尿外科年会等国内外会议发言,被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年会接受壁报交流。参与编写《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临床进展》、《中国肿瘤临床年鉴》等著作。

马鑫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科技部863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培育对象、总后科技新星、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德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北京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微创泌尿外科杂志》主编助理,Current Opinion in Urology杂志(影响因子2.006分)中文版编委。

Manuela Schmidinger

维也纳大学医学院肿瘤内科,Manuela Schmidinger是专业从事内科学、肿瘤学以及重症监护医学的教授。她目前是维也纳医科大学肿瘤科主任医师也是肾细胞癌(RCC)项目的负责人,领导肾脏肿瘤领域研究工作以及肾癌患者的诊治。

她的研究方向包括RCC预后因素和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关副作用以及实现转移性RCC长期生存的诊治策略。Schmidinger教授还在《肿瘤学年报》(Annals of Oncology)、《英国癌症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白血病和淋巴瘤》(Leukaemia & Lymphoma)以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或合作发表了90多篇研究论文。她也是《欧洲癌症治疗指南》的合著者以及免疫学和肿瘤学领域四本著作的作者和合著者,其中包括最近一本关于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教科书。

刘继彦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科 博士生导

主要从事泌尿和消化系统肿瘤内科治疗、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青年委员会 副主委、四川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 副主委、候任主委、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委员、秘书长

张海梁

教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肿瘤学组秘书、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癌症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SCI期刊特约审稿人,复旦大学临床药理基地临床研究方案终审专家。

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国家科学自然基金1项,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和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先后获得2009年第24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分会场最佳论文;2010年第105届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分会场发言;2013年第108届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壁报交流;2014年第109届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壁报交流;2015年美国泌尿肿瘤年会壁报交流。2008年获得复旦大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2014年获得首届肿瘤医院“十大医务青”称号。

何立儒

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

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访问学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优秀青年人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前列腺癌MDT团队放疗会诊专家、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系统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

研究方向与业绩:主要从事泌尿系统肿瘤和胸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并列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4篇(5分以上9篇)。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山大学优秀人才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广东省级科研基金7项。

盛锡楠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肿瘤内科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的综合治疗

北京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委会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秘书、中国肾癌诊治指南‧2017版执笔人、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化泌尿学组副组长。

郭刚

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

现为国际腔道泌尿外科学会会员、美国泌尿外科学会会员、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会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北京健康促进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索坦项目授权医生、中华慈善总会多吉美项目授权医生。

《中国泌尿外科纪事》肾癌专刊、《微创泌尿外科杂志》、《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及《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审稿人,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擅长泌尿生殖系肿瘤、前列腺增生及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微创治疗、晚期泌尿生殖系肿瘤的诊治与综合治疗,致力于晚期肾癌及结节性硬化相关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

李永恒

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

专业方向:消化道肿瘤、泌尿系肿瘤、淋巴瘤、乳腺癌的精确放疗

研究课题: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胃癌术前放化疗、结直肠癌寡转移的立体定向放疗、核磁定位在放疗中的应用、术中放疗等。

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CSCO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放疗专业委员会青委、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 肿瘤MDT专委会青委、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DRGs论证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编委。

沪ICP备05017057号-135